【高中地理】洞庭湖水系演变与现代洪水灾害典例,河流阶地的形成


例1.简述洞庭湖平原地区多洪水灾害的高中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①流域内季风气候显著,地理洞庭代洪地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历时长,湖水害典日照市某某包装机械服务中心强度大。系演形成

②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广、变现支流多、水灾汛期长,例河流阶干支流汇流集中,高中流量大;

③河道弯曲,地理洞庭代洪地泥沙淤积,湖水害典排水不畅;地势低平,系演形成流速慢;没有足够的变现调洪、滞洪场所,水灾河道泄洪能力不足。例河流阶

人为原因:

①山地乱砍滥伐,高中植被覆盖率下降,森林涵养水源及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入江,河床抬升,河道不畅;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②围湖造田建厂,泥沙淤积,湖泊萎缩,调节河流径流的能力下降。





例2 整治洞庭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1) 兴建水库

通过修建水库可以有效调节洞庭湖的水位,储存洪水和调节径流,减少对下游地区的洪峰影响,同时提供水资源供给和发电等功能。

(2)湖区退田还湖

通过减少围填湖泊的活动,逐步恢复湖泊原有的水域面积,增加湖泊的水容量,提高调节洪水功能和抗洪能力。

(3)修筑堤坝

修建堤坝可有效提高沿岸地区的防洪能力,防止洞庭湖洪水泛滥进入城镇和农田,减少洪灾损失。

(4)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为了分散洞庭湖流域的洪水,可以开辟一定面积的分洪区,开挖分洪道,引导洪水流向分洪区,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

(5)裁弯取直

通过修整河道的曲折部分,使河道更加直线化,提高流速,增加排水能力,减少河道淤积和洪涝风险。

(6)疏浚河道等

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保持河道通畅,增加水体流动性,减少洪水滞留,提高排水效率。



例3、洞庭湖周围地区设计大片蓄洪区的原因是什么?湖泊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

蓄洪区可调蓄洪水,起防洪作用。日照市某某包装机械服务中心
湖泊湿地的生态功能:

①调蓄洪水;

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③补充地下水;

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

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

⑥保护生物多样性。

例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新石器时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区一直在沉降。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为河网交错、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观。东晋、南朝之际,受长江荆江段兴筑堤坝等因素影响,长江水分两股进入该地区,干扰该地区水系,在该地区迅速形成大湖景观。之后洞庭湖不断扩张,在宋代达历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渐由以“春溜满张”为主变为以“夏秋连涨”为主。至清代中叶,洪水期洞庭湖面积扩张至历史鼎盛。下面左图示意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水系,右图示意明末清初该地区水系。


(1)据左图,用遗址分布说明与新石器时代相比,汉代该地区河网湖沼广布(的原因)。(6分)

(2)说明荆江堤坝修筑致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的原因。(4分)

(3)简述宋代以来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满张”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8分)

(4)解释宋代以来洞庭湖洞庭湖在面积扩张的同时深度变浅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与新石器时代相比,汉代该地区遗址分布数量更多,分布范围更广泛,而且远离河流,说明该地区气候更湿润,河湖广布,取水方便;受河湖影响,耕地更破碎,聚落靠近耕地,分布分散等。

(2)荆江河段地势低平且河道弯曲,流速减缓,泥沙易沉积;堤坝阻挡水流,水流分汊,流速减慢,加剧泥沙淤积等。

(3)随着荆江河床泥沙淤积,洪水位持续抬升,使得洞庭湖受长江来水的影响越来越大;长江夏秋季节的水量增大,导致洞庭湖洪水过程也相应发生显著变化;宋代以后,洞庭湖与长江的江湖关系演变为“江高湖低、江水入湖”,使得洞庭湖更易受到长江洪水的影响等。

(4)长江携带的泥沙量增多,在洞庭湖内沉积,导致湖底逐渐抬高,湖泊深度变浅;荆江四口分流入湖加剧了洞庭湖区的洪水灾害,而且将大量泥沙带入洞庭湖;围湖造田改变了湖泊的自然形态,使得湖泊的岸线变得不规则,湖泊面积变大,深度变浅。

(答案仅供参考)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1. 概念: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 成因: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过程中,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另外也有诸如气候的变化形成的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阶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而形成。无论哪种成因,都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


3. 特点: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把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阶地。即从河漫滩向海拔高处,海拔越高,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如下图,一级阶地形成最晚最年轻,四级阶地形成最早最老);


阶地物质,一般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粘土。


4. 主要过程:一般先侧蚀和沉积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然后河流开始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原先的河漫滩形成阶地。


注意: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就能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5. 主要类型: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

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

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

③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

④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如下图)


5. 河流阶地的应用:


阶地是农业发展、聚落选址、建筑布局、沉积矿床及研究地质活动等的理想或重要场所。

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无论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水量都有保障;

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粮食足仓廪实,仓廪实而人口多;

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

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通过对河流两岸阶地岩层的研究,可以推测该地的地质运动,如褶皱、断层等。



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

试题链接

(2023·山东日照·统考一模)一个地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即河流阶地。同一时代河流阶地在河流纵剖面上的连线称河流阶地位相。下图示意长江三峡及其附近河谷阶地位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

A.庙河香溪巫山奉节

B.奉节巫山巴东云阳

C.巫山巴东秭归万县

D.万县云阳奉节巫山

2.奉节~巴东河段阶地级数较多,原因是该河段( )

A.附近山地海拔高

B.地壳下陷幅度较大

C.地壳抬升更明显

D.软硬岩层相间分布

【答案】1.D 2.C

【解析】

1.河流阶地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而形成的。河流谷地可以发生多次淤积和下切,从而出现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第一阶地(形成时间最晚,海拔相对最低),所以比较现代河床的高度应对比海拔最低的阶地,据图示可知在众多的第一阶地中海拔由高到低的是万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香溪、庙河,河流上游处较下游地势相对更高,所以第一阶地的海拔高度一定程度反映出河流的上下游关系,故此判断河流的流向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是万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香溪、庙河,D正确;奉节在庙河的上游、云阳在奉节的上游、万县在巫山的上游,ABC错误。故选D。

2.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切侵蚀和两岸地壳的间歇性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奉节~巴东河段阶地级数较多,说明地壳间歇性抬升次数更多,抬升更明显,C正确,B错误;河流的下切侵蚀和地壳的间歇性抬升与附近山地的海拔高度无关,A错误;软硬岩层相间分布,不利于河流持续下切侵蚀,不利于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澜沧江沿线山高谷深,河谷多呈“V”字形,沿江阶地发育较少,但在中游某地却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如图)。阶地发育在澜沧江右岸,全部为基座阶地(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在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阶地面上的砾石成分复杂,磨圆度较高。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3.该河段左、右两岸阶地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 )

①岩层坚硬程度的差异②构造运动的差异③河流凹凸岸的差异④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与阶地T6相比,阶地T5形成的年代( )

A.地壳上升速率慢

B.地壳上升速率快

C.河流径流量大

D.河流挟带的泥沙多

5.阶地面上的砾石磨圆度较高,是因为( )

A.距离河流近

B.距离河流远

C.搬运距离长

D.搬运距离短

【答案】3.B 4.A 5.C

【解析】

3.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②正确;河流凹岸遭受侵蚀可能无法形成阶地,已经形成的阶地也可能因遭受侵蚀而消失,③正确。同一河谷两侧的岩层坚硬程度差异应不是很大。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岸侵蚀,右岸的沉积物沉积环境差,难以在右岸形成如此多的阶地,①④错。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B。

4.与阶地T6相比,阶地T5面积较大,且阶地面倾角较小,说明阶地T5形成时期,该地区地壳较稳定,地壳上升速率慢,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A正确,B错;阶地T5与阶地T6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难以确定,C错;阶地T5形成时期,该地区地壳较稳定,地壳上升速率慢,河流的流速相对较慢,河流挟带的泥沙少,D错。故选A。

5.河流阶地都是在河流沿岸形成的,只是受地壳抬升或河流下切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阶地的海拔有所差异,阶地上的砾石磨圆度与距离河流的远近无关,AB错;磨圆度是指岩石或矿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后,棱角被磨圆的程度。一般来说,河流搬运砾石的距离越长,或经过反复搬运,阶地面上的砾石磨圆度越高,C正确,D错。故选C。

【点睛】构造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次阶地。

(2023·江苏·统考一模)千河是渭河北侧最大的支流,河谷谷底有宽阔平坦的河漫滩,两岸不对称发育丁六级阶地(T1-T6),读千河河谷阶地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两岸河流阶地不对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

A.间歇性抬升

B.间歇性沉降

C.南北沉积差异

D.南北抬升差异

7.该河流( )

A.最初发育在砂砾岩中

B.早期阶地形成时河道较宽广

C.南侧黄土沉积时间短

D.北侧T4阶地下无红粘土堆积

【答案】6.D 7.B

【解析】

6.据图可知,河流右岸有两处明显断层,断层两侧岩层存在升降差异,所以两岸河流阶地不对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抬升差异,D正确;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是间歇性抬升,而不是间歇性沉降,B错误;间歇性抬升不会导致河流阶地的不对称发育,A也错误;据图可知,河流南北两岸阶地上的沉积物存在差异,但这是两岸河流阶地不对称发育所导致的,并不是两岸河流阶地不对称发育的原因,C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洪积物应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图中多处冲洪积物都位于红粘土之上,说明河流最初发育在红粘土之上;海拔越高的阶地,形成越早,根据冲洪积物的分布宽度可知,早期阶地形成时河道较宽广;南侧的黄土层较北侧薄,但形成沉积厚度的因素很多,跟沉积物来源,外力作用强弱都有关系,不能确定是由沉积时间短造成的;读图可知,图中多处红粘土都位于冲洪积物之下,根据这个规律,北侧T4阶地的冲洪积物之下也应有红粘土分布。故选B。

【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是间歇性抬升和流水侵蚀。河流阶地上适宜布局居民点,原因是既方便取水,又不易被洪水淹没,如半坡村落就是布局在河流阶地上。

(2023·全国·模拟预测)下图示意湖南张家界索溪河谷4个观测点(P1~P4)的河流阶地剖面(T0为河漫滩,T1~T4为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四个观测点沿河谷自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是( )

A.P1→P2→P3→P4

B.P1→P2→P4→P3

C.P1→P3→P2→P4

D.P1→P3→P4→P2

9.下列关于索溪河谷四个观测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1处的河漫滩最为宽阔

B.P2处的河流阶地最多

C.P3处河流阶地的高差很小

D.P4处没有发育河漫滩

【答案】8.D 9.D

【解析】

8.受重力作用影响,水往低处流,因此观测点沿河谷自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取决于各观测点河床海拔。由图可知,P1观测点的河床海拔在270米左右,P2观测点的河床海拔在170米左右,P3观测点的河床海拔在200米左右,P4观测点的河床海拔在180米左右,故D正确。

9.由题干可知,P4观测点附近没有T0,即河漫滩缺失,故D正确;由横坐标河漫滩距索溪位置的距离可知,P1处的河漫滩不到100米,而P2接近100米,P3超过100米,A错误;P3处阶地达到四个,数量最多,B错误;P3河流阶地的高差接近40米,P2仅接近20米,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需要看清横、纵坐标的数值大小,数值间隔大小,读出准确的坐标数值成为解题的关键。

(2023·浙江·模拟预测)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主脉某冰川,某河段因河流下切侵蚀山前冲积扇从而在河流东西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下图示意该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阶地T2相比,阶地T4( )

①形成年代更晚②形成时地壳稳定时间更长③地表沟壑更多④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T5、T7处阶地面上的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可能来自于( )

A.基岩风化

B.山地崩塌

C.流水沉积

D.风力堆积

【答案】10.C 11.D

【解析】

10.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和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堆积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图示显示T4位置高,形成时间较早,①错误;T4比T2更宽阔,说明T4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经历下一次抬升,T2面积窄小,说明形成后没多久就经历地壳的下一次抬升,②正确;T4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受外力作用时间长,与T2相比地表沟壑多,③正确;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长短决定阶地高低,图示中T4比T2阶地抬升低一些,说明抬升时间短,④错误。故选C。

11.结合该阶地所处的位置可推测,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最可能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或中亚荒漠地区,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D正确;基岩风化和黄土无关,A错误;山地崩塌中除了黄土外应该还有大量砾石等其他岩石,B错误;流水沉积主要是砾石和粉砂,黄土占一小部分,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勿。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地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情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

12.(2023·山东·一模)某校地理小组同学赴张家界索溪河流域进行考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张家界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主要分布于索溪河上游地区。索溪河中下游地区发育有一系列岩溶洞穴和河流阶地,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美学欣赏价值。下图为索溪河流域峰林、溶洞(黄龙洞)及河流阶地地貌示意图和景观图。


任务一上游赏峰林奇景

(1)描述索溪上游峰林地貌景观特征。

任务二中游探黄龙洞

同学们在黄龙洞内地面上发现了约60厘米厚且磨圆和分选较好的砾石层,砾石的成分为石英砂岩。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推测黄龙洞中砾石层的形成过程。

任务三下游析阶地与人类活动

同学们考察索溪下游地区后绘制了河流北岸阶地景观素描图(下图)。


(3)说出图中T1、T2阶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分析原因。

【答案】

(1)层状结构,石柱林立,崖陡谷深,沟壑纵横

(2)石英砂岩来自地表。由地表径流携带并长距离搬运到地下暗河,水流速度减慢,逐渐堆积形成砾石层。

(3)T1:耕地(水田)。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T2:住宅用地。原因:地势较高,地形相对较平坦,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防御洪水。

【分析】本试题以张家界的索溪河风景区为情境材料,考查了地貌特征的描述、地貌的形成过程、土地的利用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1)由图文可知:索溪上游阶地发育,地貌呈层状结构;石灰岩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地表千沟万壑,石柱林立,崖陡谷深。

(2)由材料可知:黄龙洞内地面上发现了约60厘米厚且磨圆和分选较好的砾石层,砾石的成分为石英砂岩;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主要分布于索溪河上游地区,故黄龙洞内磨圆和分选较好的砾石层是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并经长时间磨蚀后,被携带到地下暗河逐渐沉积而形成的。

(3)本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谷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为了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势较高的T2阶地;T1阶地地形较平坦开阔,河流沉积土壤较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因此T1阶地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T2阶地土地利用类型为住宅用地。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知识
上一篇:暑运即将结束 机票价格“跳水”
下一篇:金标大众来了 ID.与众登陆成都车展/售20.99万起